2025年6月10日,北京科技大学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冶硕22级毕业生党员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走进庄严肃穆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主题活动。这座承载着中国军事发展历程的殿堂,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先进的科技展品,为即将踏上新征程的冶金学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01
步入宽敞明亮的展厅,同学们首先被陆军装备展区所吸引。从建国初期的"功臣号"坦克到现代化的99A主战坦克,钢铁材料的迭代升级清晰可见。空军科技展厅里,歼-20隐身战机的钛合金机身和涡扇发动机单晶叶片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这些尖端材料正是冶金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
02
在轻武器发展史展区,从汉阳造的碳钢枪管到现代95式步枪的轻量化合金,同学们看到了冶金工艺进步对武器性能的革命性提升。互动体验区更是将参观推向高潮,通过模拟电磁炮发射和材料强度测试等互动项目,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材料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
03
站在“功臣号”坦克前,锈迹斑斑的装甲诉说着历史,而我们的研究正让新一代装备更轻更强。冶金人,亦是强军梦的铸造者!——蒋鹏飞
战机涡轮叶片对耐高温材料的极致要求,与我的研究高度契合。军事科技的背后,是无数材料人的攻坚——这堂课比实验室更震撼。——周志勇
从“八一”步枪到电磁炮,展柜里的每一件武器都是“卡脖子”技术突围的缩影。作为党员,更应投身关键材料研发,守护国之重器。 ——邝振越
军事博物馆的“硬核”展品让我重新审视专业价值。冶金不仅是钢铁洪流,更是精密与极限的博弈——比如导弹弹体的纳米级纯净度控制。——周雅贤
看到校友参与研发的舰艇钢材被标注“北科大技术”,自豪感油然而生。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带着‘钢魂铁骨’精神,奔赴国家需要的战场!——郭世明
夕阳西下,参观活动圆满结束。回望军事博物馆庄重的轮廓,同学们心中激荡着无限感慨。从汉阳铁厂到强军重器,中国冶金人的奋斗足迹清晰可见。作为新时代的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大家更加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信念。在"双碳"目标与科技强军的时代背景下,这次参观无疑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