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2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北京科技大学在原有“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完成重组。实验室面向国家“双碳”战略重大需求,立足我国资源能源禀赋和当前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聚焦“超低碳排放钢铁流程再造”,围绕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装备-能源重构与流程再造全链条,力争实现冶金科学基础-工序装备-流程运行多层级协同创新,成为绿色低碳钢铁冶金流程再造理论与技术的策源地。实验室自建成以来,强化开展有组织科研,围绕低碳钢铁冶金前沿技术持续深耕,以引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钢铁制造全流程全要素技术创新,实现超低碳排放钢铁流程再造,推动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聚集和培养领域内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促进高水平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现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单位科研人员公布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指南。
一、选题范围
1.传统碳热钢铁冶金流程低碳技术创新与装备
我国钢铁工业主要以“高炉-转炉”流程生产工艺路线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占主导,能源结构高碳化是钢铁工业CO2排放高的主要原因。鉴于“高炉-转炉”流程工艺技术成熟、生产能力大、热效率高,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该工艺仍将是中国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流程。加快推动传统碳热钢铁冶金流程的节能减碳技术创新,是钢铁工业优化存量资产、实现低碳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实验室拟开展如下3项重点研究内容,为传统钢铁冶金流程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2.近零碳钢铁冶金新技术与关键装备
针对新时期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创新开发氢冶金、电化学冶金、近零碳排电炉炼钢等新技术与关键装备,解决传统钢铁冶金过程能源消耗高、碳排放量大的关键瓶颈问题,为推动钢铁企业节能降碳与流程再造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拟开展如下3项重点研究内容。
3.资源绿色利用与过程污染控制
钢铁冶金制造过程是资源消耗大户,并且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NOx、SOx以及二噁英等大气污染物,同时也产生大量冶金二次资源(炉渣、粉尘等固/危废产物)。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冶金二次资源高值化利用、大气污染治理及CO2资源化利用,对钢铁工业实现绿色制造至关重要。实验室拟开展如下3项重点研究内容,解决钢铁生产过程污染物协同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难题,进而为实现钢铁冶金流程绿色低碳再造提供强力支撑。
4.超低碳排放钢铁流程再造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是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基础理论突破、核心工艺创新与关键装备研制基础上,拟开展如下3项重点研究内容,构建基于碳-氢-电耦合驱动的钢铁冶金新能源体系,打造超低碳排放钢铁冶金制造流程,结合“钢+X”跨产业耦合降碳,实现基于我国资源能源禀赋的绿色低碳钢铁流程再造。
二、开放课题设置
1.实验室开放课题设置问题导向类课题和重大项目类课题(10-20项),研究经费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项(10-30万);特别重大项目类课题研究经费及研究期限按照“一事一议”原则进行确定。
2. 申请人应在绿色低碳钢铁冶金相关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积累,且有承担相应课题的能力。
3. 申请人须根据实验室开放课题选题范围申请,鼓励申请人与实验室科研教师联合申报,每人限报1项。。
4. 申请项目应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科学问题明确,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可行,研究重点突出,考核目标明确。
5. 开放课题的执行期为2年。
6. 课题成果应以本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SCI文章至少1篇,并标注资助课题编号;以北京科技大学标注的授权发明专利至少2件。
7. 申请者须认真填写《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申请书》并于 2025年4月15日之前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邮箱liuijnzhou@ustb.edu.cn。 项目申报成功后,申报书一式两份,双面打印(寄至: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生态楼1114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83)
8. 开放课题实施流程包括四个阶段:指南发布、课题申报与评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电话:刘锦周 010-82375842转803
邮箱:liujinzhou@ustb.edu.cn
北京科技大学
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