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亮,中共党员,北京科技大学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包燕平教授。研究方向为洁净钢生产,主要从事轴承钢的无污染脱氧基础研究等相关工作。曾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冶金国重卓越奖学金等,获评第十九届研究生“学院学术之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企业横向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10篇,EI论文2篇,封面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3项。多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第六届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科技创新类一等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18年本科毕业后,为了进一步扩宽专业视野,提升个人素质,申请保研来到了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继续深造,有幸进入反应工程与冶金新技术团队,深切感受到一系列转变。本科时期,主要是在学习专业的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目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开始关注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开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探索钢铁冶金学科的前沿和未知领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借助北科大和课题组为我们提供的优秀平台,获得了大量与实际生产现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曾参与首钢、鞍钢、杭钢、中天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校企合作课题,在此期间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需要填补的短板,使我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科研的万丈高楼打下的坚实地基,而研究工作才是一砖一瓦的建设过程。硕士研究生阶段,在博士师兄带领下,参与了多项课题项目,查阅文献、进行实验、处理数据、整理资料等,都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科学研究兴趣。博士研究生期间,确定了以高效低耗绿色化炼钢新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后,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研究工作。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且开展实验的同时,不断与导师探讨,和同门交流。包老师的耐心指导以及三年时间的磨练,培养了我细心认真的学术态度,以及严谨的学术思维。经历了潜心钻研,现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10篇,EI论文2篇,封面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3项。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多次学科竞赛和学术会议,不仅了解了最新科研动态,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这一切都会为我以后的科研道路提供有力的支持。
丰富多彩是生活的调料,它使生活充满趣味。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也能缓解科研压力,始终保持思维活跃。对待生活,我一直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不胆怯,并努力想办法解决它。与周围同学相处融洽,待人热心,乐于助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除此之外,喜欢运动健身,培养了自己跑步的习惯,多次参与了学院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曾获“冶金国重奥森5km竞走”一等奖。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烦恼和压力,进入一个轻松愉悦的状态,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和力量。紧张的科研之余,我经常阅读一些其他学科领域的书籍,从中获得思想的小憩,偶尔也能为科技创新带来灵感。此外我还积极协助组织课题组内的团建活动,让大家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同时,也能实现劳逸结合,增强大家的沟通交流和融入感,提升团队凝聚力。
人生是一场总有未知的探索之旅,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进步,在科研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学会更好的与人沟通,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以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够一直谨记“不忘初心,砥砺前进”的座右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