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冶金国重青年创新论坛讲座第二讲顺利进行

2017年4月10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龙红明教授做客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创新论坛讲座,作了题为“铁矿烧结过程二噁英的生成机理与源头减排技术”的专题报告;之后,冶金国重张国华副教授作了“冶金熔渣结构及物性”的专题报告。冶金国重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佘雪峰老师主持了此次讲座。

报告开始前,佘老师对龙教授的研究方向及目前取得的学术成果作了简单的介绍。龙教授长期从事炼铁过程节能与减排、冶金过程数学模型与过程控制、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检索论文30余篇。随后,龙教授主要就目前铁矿烧结过程二噁英生成、排放及危害等作了学术分享,并介绍了从源头进行减排的技术可行性及研究。接下来,张教授作了“冶金熔渣及物性”的学术报告,张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冶金熔渣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研究,以及钼、钒、钛、铌等金属碳氮化物的制备工作,先后在J. Phys. Chem. C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报告主要针对冶金熔渣的粘度测定及变化等的影响因素作了探讨。报告尾声,冶金国重师生同两位教授进行了深入的问题探讨和交流。

青年创新论坛加强了师生间的校际交流,增强了师生对钢铁行业污染产生的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讲人简介:

龙红明,男,1979年出生。2002年和2007年先后于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获得矿物加工学士和钢铁冶金博士学位。2012年12月破格受聘安徽工业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教授,2013年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2014年入选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现任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炼铁过程节能与减排、冶金过程数学模型与过程控制、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MMTB, ISIJ等刊物发表SCI检索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获首批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金属学会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钢铁研究学报(中/英文版)》2016年度杰出贡献奖、《钢铁》优秀审稿专家;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兼任: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固废资源利用分会秘书长,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科技大学“2011计划”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钢铁研究学报》等期刊编委。

张国华,男,1984年出生。2012年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进修。2014年7月开始任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入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1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2014年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者选介”(2014年),中国科协第一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6年)。

   一直以来,从事冶金熔渣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研究,钼、钒、钛、铌等金属碳氮化物的制备工作,先后在J. Phys. Chem. C,J. Am. Ceram. Soc., J. Electrochem. Soc., J. Alloy Compd., Int. J. Refract. Met. H., Metall. Mater. Trans. B, ISIJ Int. 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7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