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十周年,传承和弘扬"求实鼎新"的北科大精神、"教书育人,钢铁报国,求实鼎新,勇攀高峰"的"钢魂"精神,加强国内外相关科研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开放、共享式发展,10月11日下午,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冶金楼616举办十周年系列活动之“青年论坛”。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焦树强、副主任张延玲、副主任杨树峰出席了此次论坛并作学术交流,论坛由原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占成教授和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建良主持。校内外青年教授、老师、企业科研人员及各课题组学生线下92人、线上112人参与了此次论坛。
首先,郭占成教授就实验室建立的历史背景及重大意义作详细陈述,他表示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发展,实验室为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特色铁矿资源高效利用、高端产品高效冶炼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并将建成钢铁冶金领域国际一流的基础理论研究基地、关键技术创新基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合作交流基地。
论坛第一讲
张国华教授、王明涌教授教授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分别围绕冶金、资源、能源、环境、信息融合作主旨报告。两位教授分别就《难熔金属相关超细粉体及超细合金制备》、《典型两性金属含氧酸盐清洁电化学冶金》两个课题与现场师生作工作汇报与科研分享。两位教授充分结合学科背景,紧跟国家重大项目方向,努力攻关“卡脖子”技术,在论坛上提出了多种创新性思路和先进冶金工艺。
张建良教授对论坛第一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表示充分肯定,并就冶金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作详细报告。随后张建良教授针对"青年论坛"第二讲课题内容作引导性陈述,"青年论坛"第二讲正式开始。
论坛第二讲
刘征建教授、杨树峰教授分别就《面向新时代大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三中空石墨电极中间包等离子加热研究》两个课题与现场师生作工作汇报与科研分享。两位教授以科研和育人作为切入点,深挖科研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提出了许多创新性举措。
在谈及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如何控制元素含量以及如何使科研成果产能化等问题时,焦树强教授和郭占成教授以及各青年教授与主讲教授展开讨论。此次论坛促进了行业同仁技术交流,拓宽了青年学者的思维和方向,增进了校企、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促进冶金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奠定良好基调。
焦树强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论坛旨在促进学者和学者之间、学科多方向之间的交流,以交流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以交流融合学科知识创新模式促进学科发展。他强调此次论坛只是开始,在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十周年之际,要多开展此类促进交流促进发展的活动,要以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姿态建设一流的冶金工程学科。